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鸡西石墨产业发展综述
作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石墨素有“黑金”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契机,将石墨产业发展作为我市转发展、调结构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推进石墨精深加工,致力于将石墨产业建设成为全国资源配置最优、产业集中度最大、产品最高端、产业链条最长的经济转型新的增长极,全力打造“中国石墨之都”。
储量探明增加 资源配置得到不断优化
我市石墨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已探明石墨储量6.62亿吨,比2012年增加了1.22亿吨;矿物量5192万吨,比2012年增加1075万吨,占全国储量近20%,居亚洲之首;平均品位7.83%,最高品位达22%,大鳞片晶质石墨占50%以上,工业利用价值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对石墨矿权不断进行整合,已整合有效矿权10个,产能达600万吨,正在整治整合历史遗留矿权10个,产业开发的资源供给十分充足。2014年,我市获得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矿业名城称号,是我国唯一以石墨命名的国家级矿业城市。
引进战略投资者 产业集群式发展
我市石墨产业发展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粗放型、低水平生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对石墨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推动石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有石墨企业41户,其中石墨采选加合一企业有10户,石墨深加工企业有12户,在建深加工项目注册企业有5户;拥有深加工产品生产线51条,已有负极材料、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纸、人造金刚石、石墨烯、石墨电极等12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产能21.87万吨。全市拥有石墨循环经济产品生产线3条,年可消耗石墨尾矿砂和煤矸石80万吨。
几年来,共建成石墨深加工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22.2亿元,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将新增销售收入28.1亿元,新增石墨深加工制品8个。目前,全市有在建石墨产业项目18个,规划总投资94.9亿元,有谋划和推进前期项目8个,规划总投资25.9亿元。项目全部投达产后,将新增深加工产品品种13个,新增产能30余万吨,新增销售收入近300亿元。
向不断延伸的产业链要发展 向高精尖系列产品要效益
我市持续加强石墨深加工产品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已初步形成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传导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五大产业链,石墨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延长,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的实质性跨越。在蓄能材料产业链,我市引进了北汽、宝安等领军企业,建设总投资40多亿元的锂电负极材料、球形石墨制品等项目。在密封材料产业链,我市形成了申太、金宇、奥星、东方聚能等企业集群发展态势,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可膨胀、柔性、超薄石墨纸等项目。在超硬材料产业链,我市引进了浩市、瑞诺恒等企业,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连续炉提纯、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大单晶金刚石等项目。在石墨烯材料产业链,我市引进了深圳大华、韩国LG和上海四驱集团等企业,建设了总投资75亿元的石墨烯、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类石墨烯等项目;在传导材料产业链,我市依托凯威、丰源、黑宝等企业,建设了石墨电极等项目。
2016年,石墨精矿粉和制品产量38.5万吨,实现产值29.56亿元。其中,深加工产品11.72万吨,深加工产值占全产业比重53%,石墨产业整体趋向良性发展。
石墨产业园区基本建成 技术创新聚焦高精尖
我市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石墨产业园区,园区以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为重点,通过石墨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吸引国内外石墨深加工龙头企业、战略投资者入驻。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基本建成,已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落户深加工企业15户,累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4.75亿元。
抢占石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必须有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人员一流的研发与检验机构,以及标准化研究机构作为技术支撑。为此,2015年,我市建设完成了国家级石墨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检验参数达到40%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组建了国家级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收了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哈尔滨理工学院、奥宇石墨集团、深圳贝特瑞、黑龙江普莱德等一批全国知名院校和企业加入联盟。与哈工大赵连成院士达成石墨烯生产及应用技术联合攻关、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超硬研究所达成人造大单晶金刚石及金刚石半导体材料应用技术合作意向。2016年,成立了乐新石墨烯研究院,已申报省级石墨烯研究院。目前,全市有企业工程研发中心3户、院士工作站2个。在石墨高温提纯、锂电池负极材料、球形石墨、人造金刚石等领域的研发及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首钢股份上半年业绩预增超53倍
下一个:
多家央企已设定煤炭、钢铁去产能时间表
上一个:
首钢股份上半年业绩预增超53倍
下一个:
多家央企已设定煤炭、钢铁去产能时间表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